top of page

RECENT POSTS: 

FOLLOW ME:

  • LinkedIn Social Icon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
讀哲學,做Branding


最近做了香港電台的粉絲,每個禮拜都翻牆看《哲學有偈傾》。節目由我的中大師兄弟主持,用哲學的方式與各行各業的名人交流, 既能帶出大道理,而且相當有親切感。

一個有「哲學味」的討論,會經常出現「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」的問句。換句話說,哲學很多時候是為了釐清概念,特別針對一些抽象、有歧異的事物,例如「人生」、「真相」、「幸福」,「中華」等等。

舉個例,2014年的雨傘運動,有人將它定性為為正義而戰的「革命」,有人說它是廢青掀起的「動亂」,當兩種觀點都有事實理據支持時,那個才是真相?然後,哲學人就會退一步問,什麼是「真相」?或者有絕對的「真相」存在嗎?

這種尋根究底的思維方式,看似無事找事,但其實在各行各業都能用得著。

以我身處的營銷行業為例,什麼是Branding(做品牌)呢?

Branding在近幾年很紅,很多廣告代理、咨詢、設計和公關都說可以提供branding服務,但具體的工作內容卻可以差天地遠。有代理認為,替企業換上「新衣」,包括換Logo、換視覺系統就是branding;公關公司認為,搞個品牌活動、請幾個明星代言,提高市場對品牌的認識,這也是做branding。

退後一步問,什麼是品牌呢?是不是打開門做生意,有一定口碑的就叫品牌呢?九記牛腩出名串、明將壽司出名難食、澳牛出名服務差,這些特色老店算有品牌嗎?

追問得愈深,愈能去蕪存菁,得出最合理的定義。

一個共同的知識基礎,是合作愉快與否的關鍵。以前做品牌咨詢公司時,很多大陸客都對「做品牌」的意思不甚了了,甚至會洐生錯誤的期望,例如給你一百萬,幫我的公司變成Apple之類。因此在項目初期,一些品牌101必須要講,通過釐清定義來調節期望,否則會有無窮的災難在後頭。

至於品牌的具體定義就不在這裡展開了。想說的是,日常許多常用的詞彙,其實我們不一定清楚把握到其意思,而哲學訓練正正可以令人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份警惕,對事物多問一句:「點解?」


bottom of page